天天新闻
天天在线汽车
天天在线文旅
天天财经116
天天在线App
早上8点多,家住北京市通州区广通小区的詹阿姨提着几袋垃圾,来到小区的垃圾分类驿站逐个投放。
“过期药品放有害垃圾桶、剩饭剩菜放厨余垃圾桶,最关键的是这个。”顺着詹阿姨手指的方向,一台智能回收箱映入眼帘。“你看我这些外卖餐盒、泡沫盒,以前都没人收,现在直接扔在家门口的智能回收箱里就行,还能按每公斤6角钱给我发‘小红包’,一个月下来也不少钱呢。”詹阿姨笑着说。
詹阿姨所说的智能回收箱是近期某网络回收平台在该小区设立的。据该平台前端业务负责人石冬雪介绍,广通小区共设有4台回收箱,品类覆盖纸类、塑料、织物等生活垃圾,平均每台每天可回收70多公斤生活垃圾。
图为北京市通州区广通小区内,居民正在倒垃圾。新华社记者田晨旭摄
“区别于一般的垃圾回收机构或人员,我们将外卖餐盒、塑料泡沫这些低价值可回收物也囊括其中,尽可能地覆盖更多居民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垃圾。垃圾投放并通过核验后,系统会按照每公斤0.6元的价格在线与居民进行结算。”石冬雪说。
对于广大市民而言,垃圾分类曾是一件又脏又麻烦的事,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为提高居民参与积极性,近年来,北京市着力改善垃圾分类投放环境,并采取“厨余不破袋”“大件上门收”“回收进社区”等便民措施,提升分类投放便利度,让“关键小事”成为“便民好事”。
北京市通州区城市管理委员会介绍,自2024年8月以来,通州区投放了300余台智能回收箱。因为操作便利、回收品类广,且能给予一定报酬,来投递生活垃圾的人群从老年人为主渐渐变为覆盖多个年龄层,居民的垃圾分类意愿得到了有效提升。截至目前,该区投放的智能回收箱共回收约1900吨生活垃圾,居民投递次数70余万次,已提现金额80多万元。
智能回收箱的背后,是一套再生资源回收体系的建立。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固废处处长李彦富介绍,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探索“一袋式”上门回收、设置智能回收箱、社区再生资源集中投放日等多种方式,让回收渠道直达居民,促进可回收物“应分尽分”。而回收企业在按照统一价格回收纸箱、泡沫塑料、旧衣物等可回收物后,通过末端分拣中心进行精细分类,再利用销售给下游商家等方式变废为宝。
“经统计,近年的可回收物中泡沫塑料、旧衣物等低值可回收物占60%以上,有效促进垃圾减量和资源循环利用。”李彦富说。
图为北京市一处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分拣回收来的鞋子。新华社记者田晨旭摄
据了解,今年是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的第五年。五年来,北京生活垃圾处理量从2.77万吨每日下降为2.17万吨每日,减量率超过20%;可回收物日均回收量从3000余吨增长到7450余吨,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42%,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
李彦富介绍,接下来,北京将继续紧盯薄弱小区(村),从根本上解决桶站满冒脏污问题,使垃圾分类与投放环境相融互促。同时,扩大便民惠民的可回收物交投模式覆盖范围,引导居民主动分类。“此外,我们还将加强生活垃圾全流程管理,严格落实不分类不收运制度,杜绝混装混运,倒逼管理责任人落实责任。”(记者田晨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