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街头热汤飘香,400年老手艺让人流口水,你敢尝几碗?

2025-05-15 10:00:20
18408

十堰街头,一碗热气腾腾的郧阳三合汤端上来,香味直接钻进鼻子,勾得人肚子咕咕叫。这汤可不是随便煮煮,牛肉片嫩得像能掐出水,红薯粉滑溜溜,小饺子咬一口满嘴鲜。400多年的老手艺,十堰人从小吃到大,谁喝了不得竖个大拇指?

这三合汤在十堰那是家家户户的宝。早上赶集,路边摊一摆,汤锅冒着白汽,老板手脚麻利地盛汤、加料。牛肉得选新鲜的,切得薄薄一片,烫一下就熟。红薯粉是本地特产,劲道又不粘牙。小饺子更讲究,皮薄得透光,馅儿里得有猪肉和香葱,鲜得让人停不下来。汤底用大骨熬好几个小时,喝一口暖到心窝里。冬天喝,冻得发抖的手立马回暖;春天喝,辣得人满头汗,精神头儿都来了。

要说三合汤有多火,十堰街头随便走走,十家店有八家卖这个。数据上说,郧阳三合汤一年能卖出几十万碗,游客来了都得点一碗尝尝。本地人更离不了,吃完一碗,感觉一天的疲惫都没了。摊主老王说,他家祖上三代做三合汤,秘方从不外传,调料配比得精确到克。有人问他为啥这么香,他笑笑:“用心熬呗!”

换个季节,夏天来了,十堰人又惦记上了郧县酸浆面。一碗端上来,酸酸辣辣的味儿扑面而来,立马让人胃口大开。酸浆面可不是随便拿醋一拌就行,酸浆得用本地发酵手艺,时间长了才出味儿。发酵好的酸浆有股天然的酸香,还带点乳酸菌,吃了能帮消化,特别适合夏天没胃口的时候。

做酸浆面的面条也有门道。得用好小麦粉,和面、醒面、拉面,每一步都马虎不得。拉出来的面条细而筋道,煮熟了滑溜溜,吃着特别爽。配菜更不能少,黄瓜丝清脆,豆芽鲜嫩,再撒点香菜,淋上辣椒油和芝麻酱,颜色好看,味道更好。十堰人吃这面,夏天再热也不怕,一碗下肚,凉快又满足。

酸浆面在十堰有多受欢迎?本地餐馆一年能卖出上百万碗,夏天尤其火爆。游客来十堰,导游总会推荐:“不吃酸浆面,等于白来!”有家老店开了50多年,老板娘说,酸浆的发酵得看天气,温度高了低了都不行。吃过的人都说,这面的酸味正宗,辣得过瘾,回家还惦记。

除了汤和面,十堰还有个宝贝——房县小花菇。这菇长得小巧,肉厚味鲜,炖汤炒菜都好吃。房县的山里空气好,水干净,温度也刚好,种出来的小花菇品质顶呱呱。采下来晒干烘干,味道锁得死死的,随手一抓就能闻到香气。拿来炖汤,汤清得像镜子,喝一口满嘴鲜,感觉整个人都被大自然抱了一下。

小花菇在十堰可不只是菜,还是种骄傲。房县一年能产几千吨小花菇,全国各地都抢着买。炖鸡汤放几朵,鸡肉的香味都被它抢了风头。炒菜也行,配点青椒,简单一炒就香得不行。本地人说,小花菇是十堰的“土特产名片”,送礼带点小花菇,倍儿有面子。

再说一道硬菜,竹溪蒸盆,十堰人过年过节离不开它。做这菜得花心思,猪肉、鸡肉、牛肉、羊肉,再加点蔬菜和豆腐皮,全得切好摆进大盆里。调料得特制,汤汁得够味,蒸上几个小时,端出来香得隔壁邻居都敲门。肉烂得筷子一夹就散,蔬菜还带着脆劲儿,汤汁鲜得能喝两碗。

竹溪蒸盆在十堰是传统,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得做一盆。蒸盆的食材多,讲究个“团圆”味儿,寓意一家人和和美美。十堰人还爱拿这菜招待客人,端上桌,客人都夸主家手艺好。有人算过,竹溪县一年得消耗几百万斤食材做蒸盆,可见这菜多受欢迎。

十堰的美食,不只是填饱肚子,更是种文化。三合汤暖心,酸浆面爽口,小花菇养人,蒸盆聚人气。这些小吃背后,是十堰人世世代代的手艺和心血。游客来吃,夸一句“好吃”,本地人听了心里美滋滋。这不就是十堰的魅力吗?吃着美食,聊着家常,日子过得有滋有味。

免责声明:本文观点来自原作者,不代表天天在线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交流、学习,不构成投资建议
责任编辑:水仙花
猜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