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天新闻

  • 天天在线汽车

  • 天天在线文旅

  • 天天财经116

  • 天天在线App

    天天在线
    推荐|新闻|财经|汽车|消费|房产|康养|文旅|北京|影视|24H|专题|直播
    全部新闻财经汽车消费房产康养文旅北京影视24H直播曝光台
    65款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App被通报
    15款App因个人信息收集使用问题被通报:有道精品课、途虎养车等上榜
    墨迹天气tv版、医家、有道精品课、途虎养车等15款App存在未逐一列出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SDK,未准确列出SDK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目的、方式、范围等问题。
    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15款金融App上“黑榜”,涉分期白条、捷信金融、甘肃银行等
    日前,国家网络与信息安全信息通报中心通报67款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移动应用,金融类应用成为重灾区。
    67款App被通报:分期白条、云端金融、捷信金融等存多起违规
    ​4月22日,公安部网安局官方消息,经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检测,67款移动应用存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情况。相关移动应用检测时间为3月1日至4月8日。
    投放木马病毒窃取数据 如何防范“职业窃密人” ?
    公安部对外公布了依法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10起典型案例,其中就有一起假意入职教培机构,定向投放木马病毒非法控制计算机,窃取客户资料的案件。
    谁在贩卖我们的个人信息?三起案件揭开侵犯个人信息犯罪的黑灰产业链
    刚刚团购了一节健身体验课,就收到健身房的卖卡促销电话;新办了银行卡,很快就会有人来问是否需要贷款……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个人信息不知不觉就被泄露,骚扰电话、促销推广接踵而来,让人不胜其扰。
    “租机贷”变“高利贷”?人人租手机租赁平台乱象被曝光
    近年来手机租赁行业发展迅速,“以租代买”模式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但此领域的消费投诉量却是巨大的。部分消费者表示在线上租赁平台租手机,不仅没有体验到经济便利,还遇到了各类问题,财产和个人信息安全都受到了侵害。
    近4万条新生儿信息遭倒卖!一月嫂机构员工获刑3年
    警方发现,邹某某的手中掌握了大量的新生儿母亲姓名、电话、分娩时的医院,新生儿出生日期等信息。而这些信息都是他从一个月嫂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王某某手中购买的。
    孩子一出生个人信息就泄露 4万条私密信息来自何方?
    你家智能门锁安全吗?新国标划红线:这些功能不合格的赶紧换
    4月1日起,《网络安全技术智能门锁网络安全技术规范》国家标准正式实施,为智能门锁的生产者、运营者和使用者规范相关产品在设计、制造、运营和使用过程中的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提供指引。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4月1日起将实施一批国家标准
    4月1日起,互联网平台及产品服务个人信息处理、智能门锁网络安全、能源互联网系统、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人造板及其制品、文物出境审核规范等一批重要国家标准开始实施,将为规范新兴产业健康发展、引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交流提供标准支撑。
    四部门开展2025年个人信息保护系列专项行动
    “人肉开盒”为何时有发生?如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
    “人肉开盒”“开盒挂人”指利用非法手段公开曝光他人隐私数据与信息,最初来自网络贴吧、论坛等匿名平台,意思是“打开盒子揭露隐私”“把某人的信息在网上挂出来”。
    获取海量信息侵犯隐私?美联邦法官与“政府效率部”斗法
    美国马里兰州联邦地区法院法官20日作出裁决,要求“政府效率部”暂停获取包含个人信息的社会保障系统海量数据,并立即删除已获信息。
    “令人震惊的泄密事件”,美媒:肯尼迪遇刺案记录泄露数百人个人信息,白宫回应
    当地时间18日,美国国家档案馆公布肯尼迪遇刺案记录。
    当“开盒”“反开盒”成常态,还有谁能一笑而过?
    某互联网企业高管13岁的女儿“开盒”网暴他人却被“反开盒”。这场闹剧,像一面照妖镜,映射出数字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公众的追问集中在:小小年纪,是怎么轻易拿到别人隐私信息的?
    接口随意调用、数据花钱可买……为什么总有人能够“轻易”获取我们的隐私信息
    ​近年来,随着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实施,我国信息安全事业取得长足发展。
    严打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公安部公布10起典型案例
    公安机关提醒个人信息处理者,要严格履行法定义务,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规范和技术措施,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同时提醒广大群众,要妥善保管、存储和使用个人信息,发现个人信息泄露线索的,请及时向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使用法律武器捍卫自身权益。
    拜博口腔、美莱医美被曝购买获客软件,非法获取个人信息
    2025年央视3·15晚会曝光个人信息“黑洞”窃取个人隐私泄露问题。一家名为企腾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销售广告里,该公司宣称自己拥有了20亿条精准人群画像,他们能够按照客户要求精确抓取目标人群的手机号码。
    拜博口腔、美莱医美被曝购买获客软件,非法获取个人信息
    这类“精准获客”的软件卖给了土巴兔、拜博口腔、美莱医美等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