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天新闻

  • 天天在线汽车

  • 天天在线文旅

  • 天天财经116

  • 天天在线App

    天天在线
    推荐|新闻|财经|汽车|消费|房产|康养|文旅|北京|影视|24H|专题|直播
    全部新闻财经汽车消费房产康养文旅北京影视24H直播曝光台
    天臣医疗Q1扣非净利微增0.5% 腔镜吻合器仍“一支独大”
    受益于集采带来的市场占有率的提高,过去四年,天臣医疗业绩始终保持了稳定增长,其中2024年扣非净利润为0.47亿元,同比增长24.46%。
    华纳药厂2024年财报:营收利润承压 研发投入加码
    受核心产品集采降价影响,华纳药厂2024年收入与利润双双下滑。
    基本不受美国关税事件影响 恩华药业:持续关注省级联采进展情况
    恩华药业表示,公司产品在国家层面的集采可能性较小,但在部分地方组织的集采中存在不确定性。
    新荷花赴港IPO:净利下滑、面临集采降价压力
    中药饮片赛道近年也开始面临带量采购带来的降价压力。
    新荷花赴港IPO:净利下滑、面临集采降价压力
    此外,2024年度收入约12.4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9.06%,净利润约为0.8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滑14.29%。
    集采祭出“地板价”后,“价格屠夫”石药集团业绩“双降”,ADC出海折戟
    第十批国采中,石药集团采取的是全面低价策略,被业内称为“价格屠夫”。
    医药集采优化政策走向受热议:克服“唯低价”现象 引导质量监管
    3月5日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提到要“优化药品和耗材集采政策”。
    昊海生科2024年报:医美业务占比进一步提升 集采等政策影响仍未消退
    医美板块实现营收11.95亿元,同比增长了13.08%,业务占比由此前的39.96%进一步上升为44.38%,成为公司当前业绩增长的核心动力。
    太极制药生产“超低价”集采药品现质量问题:委托方海梦智森参保人数仅31人,B证企业监管趋严
    几乎每家药品生产企业都会称自己严格执行GMP、GSP等相关制度,但以海梦智森生物为代表的B证企业和以四川太极制药为代表的受托生产企业谁该对药品最终质量负责、如何进行药品质量管理再次引发业内关注。
    太极制药生产“超低价”集采药品现质量问题
    几乎每家药品生产企业都会称自己严格执行 GMP、GSP 等相关制度,但以海梦智森生物为代表的B证企业和以四川太极制药为代表的受托生产企业谁该对药品最终质量负责、如何进行药品质量管理再次引发业内关注。
    超低价中标后质量不过关 两药企集采资格被暂停
    四川海梦、太极制药均被列入“违规名单”,集采资格被暂停18个月。
    北京首例医保人工耳蜗手术成功打开体外机
    3月10日,北京首例通过“国家集采+医保报销”模式完成人工耳蜗手术的患者,接受了体外机开机。
    优化药品集采政策,强化质量评估和监管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
    帮助更多患者“听得见、说得出” 耳鼻喉科价格立项指南发布
    在人工耳蜗方面,为配合人工耳蜗集采政策落地实施,立项指南设立了“人工耳蜗适配”“人工耳蜗植入”“人工耳蜗取出”等项目。
    人工耳蜗集采产品3月3日起入医保
    市医保局近日发布通知,明确自3月3日起,本市全面执行国家组织人工耳蜗类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并将中选产品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两款集采产品销量大幅增长 赛诺医疗2024年净利扭亏
    该公司一款新的棘突球囊产品也于2024年开始规模销售,不过棘突球囊入院速度低于预期。
    国家医保局将组织“集采开放日”,实探药品生产
    第一期“集采开放日”在即。
    部分集采药陷质量争议,医保药监:将持续加强药品质量监管,支持更大范围考察药品疗效
    “关于‘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等说法,多来自他人转述和主观感受。”
    把较高质量风险产品排除在集采之外
    今年1月,有专家认为某些集采药品可能存在“血压不降、麻药不睡、泻药不泻”质量风险。
    爱博医疗Q4净利环比降超三成 集采产品价格下降、营收结构变化致毛利承压
    公司“普诺明”等系列人工晶状体、“普诺瞳”角膜塑形镜收入同比保持增长,同时视力保健产品保持快速增长,收入占比约30%。